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

馬可福音生命讀經第九篇(一)

LIFE-STUDY 1984
生命讀經 讀出生命
可二10~11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-就對癱子說,我吩咐你,起來,拿你的褥子回家去罷!
職事信息摘錄:
赦 罪
我們已經看過,二章一節至三章六節所記載的五件事形成一組。這五件事是赦免病者罪;(二112;)同罪人坐席;(二1317;)從者快樂,無需禁食;(二1822;)寧顧從者飢餓,不顧宗教規條;(二2328;)寧顧苦者得釋,不顧宗教儀式。(三16。)每一件事都可以用一個特別的辭來概括。概括頭一件事的辭是赦罪。二章一至十二節的事是人子赦免罪的事例,人子就是那赦免人的神成為肉體,取了奴僕的形狀。主耶穌在二章五節對癱子說,『孩子,你的罪赦了。』經學家聽到這話,就心裏議論說,『祂說僭妄的話了。除了神一位以外,誰能赦罪?』(7。)最後主說,『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-就對癱子說,我吩咐你,起來,拿你的褥子回家去罷!』(1011。)人子雖然取了奴僕的形狀,但祂卻有赦罪的權柄。這強而有力的指明,赦免人的神在這個是奴僕的人裏面。因此,在這五件事的系列中,第一件事與赦罪有關。
享 受
描述第二件事的辭是享受。二章十三至十七節記載這件事,說到奴僕救主是醫生,同罪人坐席。因此,我們在這裏看見同救主坐席的享受。那些同祂坐席的人,享受奴僕救主的美善,祂乃是神的具體化身。因這緣故,他們實際上所經歷的是享受神自己。因這緣故,這件事可以用『享受』來概括。
喜 樂
我們可以用『喜樂』這個很簡單的辭來描述第三件事。按照二章十八至二十二節,我們若要喜樂,就需要有幾個基本的因素。若沒有這些因素,我們就無法喜樂。第一個基本的因素是新郎:『耶穌對他們說,新郎和伴友同在的時候,伴友豈能禁食?只要有新郎與他們同在,他們就不能禁食。』(19。)新郎是最喜樂的人。因此,在馬可二章,我們喜樂的基本因素,是救主這位新郎。
其他兩個喜樂的因素是新布(21)與新酒。(22。)新布是為著縫製衣服,用來遮蓋我們、美化我們。未漂過的布是未處理、未加工的布。新布是為著縫製新衣。實際上,新衣就是基督自己,遮蓋、美化我們。新酒使我們滿足、喜樂。我們外面有新布,裏面有新酒;不僅如此,我們與新郎在一起。現在,我們有了這些叫我們喜樂的基本因素。
沒有一位哲學家能說出像主耶穌在二章十八至二十二節所說的話。主非常有智慧,祂使用布與酒這些普通的東西,來說明一些奇妙的點。主說到新郎、新布、新酒,給我們看見,我們怎樣纔能喜樂。我們能喜樂,因為我們與新郎同在,因為我們有新衣的遮蓋來美化我們,也因為我們有新酒來充滿我們,使我們滿足,且使我們喜樂歡騰。所以,在第三件事例中我們有喜樂。
滿 足
二章二十三至二十八節所記載的第四件事例是,主寧顧從者飢餓,不顧宗教規條。二十三至二十四節說,『當安息日,耶穌從麥地經過,祂的門徒行路的時候,掐起麥穗來。法利賽人對祂說,看哪,他們為甚麼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?』我們在這裏看見,奴僕救主寧顧從者飢餓,不顧宗教規條。我們這班跟從救主的人並不飢餓,反倒是喫飽的、滿足的。因著我們是滿足的,我們能作見證:『我們不在意遵守宗教的規條,而一直飢餓。宗教的規條總是使我們飢餓。但我們這班跟從奴僕救主的人,不再飢餓了。在一週中的每一天(包括安息日),祂都給我們東西喫。如今,我們滿足了。別人可能照著他們宗教的規條定罪我們,但我們不在意。別人也許在意宗教的規條,我們卻在意在主裏面有滿足。』因此,這件事可以用滿足一辭概括。
自 由
第五件事是奴僕救主寧顧苦者得釋,不顧宗教儀式;(三16;)概括這件事最好的辭是自由。在這件事中我們看見,救主在安息日使枯乾一隻手的人復原。主並不顧宗教的儀式,祂只顧叫受苦者得釋放。祂願意釋放、解救他們。因此,我們在這件事上看見自由這件事。
             摘自馬可福音生命讀經第九篇



願恩典與一切在不朽壞之中,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同在。
在愛和光中
主內肢體
蕭宏志弟兄 敬上 

倪弟兄是神聖啟示的先見
李弟兄是神聖啟示的傳承
我們是神聖啟示的推廣者


2:42 他們都堅定持續在使徒的教訓和交通裡,持續擘餅和禱告。

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

馬可福音生命讀經第八篇(四)

LIFE-STUDY 1984
生命讀經 讀出生命
可二17 耶穌聽見,就對他們說,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,有病的人纔用得著;我來本不是召義人,乃是召罪人。
職事信息摘錄:
    到目前為止,我們已經說過馬可福音裏的三個病例。第一個是彼得岳母的病。(一3031。)彼得的岳母發燒。我們已經指出,這燒可象徵人不正常、不受約束的脾氣。馬可用婦人來說明這種光景。婦女特別容易發『燒』,這使她們容易發怒。我們要幫助這樣發燒的人,必須自己先冷靜下來,然後對方纔會冷靜。
這卷福音書的第二個病例是患痳瘋的。(一4045。)患痳瘋的,描繪出典型的罪人。痳瘋是最污染人、傳染人、破壞人的疾病,使患者與神與人隔離。痳瘋使患者失去與神與人的交通。因此一章四十至四十五節潔淨患痳瘋的,表徵使罪人恢復與神與人的交通。患痳瘋的不僅需要得醫治,也需要得潔淨。患痳瘋的病例比彼得岳母的病例更嚴重,因為彼得的岳母不需要潔淨,只需要醫治。
馬可福音的第三個病例是癱瘓,(二112,)這人因癱瘓而不能行動。彼得岳母和癱子的病例指明:男人因罪不能行動,女人因罪發燒。換句話說,罪使男人不能行動,也使女人『冒火』而發高燒。因此,我們可以說,女人發燒,男人癱瘓不能行動。不僅如此,男人和女人都是患痳瘋的,都需要潔淨。
這三個病例啟示奴僕救主服事發燒的、癱子與那些患痲瘋的。主用祂赦罪的權柄與潔淨的大能服事我們。祂赦免我們的罪,潔淨我們,帶我們歸向神。祂恢復我們與神與人的交通。因著祂,我們的罪得了赦免,有神作我們的一切。如今,我們享受神作我們的生命、我們的光、我們的一切。我們同主坐席。這就是福音,也是完成福音服事的路。
             摘自馬可福音生命讀經第八篇



願恩典與一切在不朽壞之中,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同在。
在愛和光中
主內肢體
蕭宏志弟兄 敬上 

倪弟兄是神聖啟示的先見
李弟兄是神聖啟示的傳承
我們是神聖啟示的推廣者


2:42 他們都堅定持續在使徒的教訓和交通裡,持續擘餅和禱告。

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

馬可福音生命讀經第八篇(三)

LIFE-STUDY 1984
生命讀經 讀出生命
可二17 耶穌聽見,就對他們說,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,有病的人纔用得著;我來本不是召義人,乃是召罪人。
職事信息摘錄:
    二章一至十二節與二章十三至十七節記載了兩個事例,就是赦免病者罪,以及同罪人坐席;在這兩個事例中,我們看見完成福音服事最好的路-就是幫助人,使他們罪得赦免,好叫他們進入對神的享受。與主耶穌同席,乃是與祂一同享受神。
所有的罪人都失去了神,也失去了對神的享受。罪人被擄,離開了神,離開了對神的享受,成為撒但的奴隸。所有的罪人都是撒但權下的奴隸,因著他們是這樣的奴隸,他們就沒有享受,沒有平安。主完成福音的服事時,先是赦免我們的罪,再帶我們享受神。
你得救以後,豈沒有經歷一種可與筵席相比的享受麼?你如果得救了,卻沒有享受屬靈的筵席,那就是說,你沒有神救恩的喜樂。這樣看來,你對救恩的經歷並不彀,並不完整。完整的救恩包括赦罪與在神裏面的喜樂。這喜樂就是享受神,這種享受乃是筵席。
我還記得,我得救時所經歷的喜樂。雖然我在基督教裏出生、長大、受教育,但我到了十九歲纔得救。哦!我得救那一天真是喜樂!我太喜樂了,好像天上地上一切的事物都令我歡暢。那就是享受神,也就是得救的喜樂。得救的喜樂乃是筵席。當我們有了得救的喜樂,就是同主耶穌坐席。
我們中間許多人能作見證,當我們回想我們得救的經歷時,我們還能回味當時所經歷的喜樂。當我們得救,並曉得自己的罪得了赦免以後,我們裏面就有喜樂。我們把主耶穌看作是最奇妙的一位,而在祂裏面喜樂,同祂坐席。
這得救的喜樂,對神的享受,有力的證明我們已被帶回到神那裏。得救的喜樂見證我們不再遠離神,乃是被帶回到祂那裏。完成福音服事正確的路,乃是幫助人經歷罪得赦免,使他們有得救的喜樂,就是對神的享受。
             摘自馬可福音生命讀經第八篇



願恩典與一切在不朽壞之中,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同在。
在愛和光中
主內肢體
蕭宏志弟兄 敬上 

倪弟兄是神聖啟示的先見
李弟兄是神聖啟示的傳承
我們是神聖啟示的推廣者

2:42 他們都堅定持續在使徒的教訓和交通裡,持續擘餅和禱告。


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

馬可福音生命讀經第八篇(二)

LIFE-STUDY 1984
生命讀經 讀出生命
可二15~17 耶穌在利未家裏坐席,有好些稅吏和罪人,與耶穌和祂的門徒一同坐席;因為這樣的人多,他們也跟隨耶穌。法利賽人中的經學家,看見祂和罪人並稅吏一同喫飯,就對祂的門徒說,祂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喫飯麼?耶穌聽見,就對他們說,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,有病的人纔用得著;我來本不是召義人,乃是召罪人。
職事信息摘錄:
    馬可二章十五節指明馬太不僅跟從了主,並且為祂大擺筵席:『耶穌在利未家裏坐席,有好些稅吏和罪人,與耶穌和祂的門徒一同坐席;因為這樣的人多,他們也跟隨耶穌。馬太邀請許多稅吏和罪人赴席。如果我們被邀參加這樣的筵席,我們可能會拒絕,不願意和這等人同席喫飯。然而,主耶穌卻赴席了。
    我們若仔細讀馬可福音,就會曉得經學家像探子一樣,無論主往那裏去,他們都跟著。十六節說,『法利賽人中的經學家,看見祂和罪人並稅吏一同喫飯,就對祂的門徒說,祂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喫飯麼?』我們已經看見,經學家是老舊、死沉之宗教的宗教徒,被神的仇敵撒但所鼓動、利用,在神奴僕全部的盡職期間,反對、抵擋、阻撓祂福音的服事。(二1624,三22,七5,八11,九14,十2,十一27,十二1328。)在二章十六節,經學家自以為義,定罪奴僕救主與稅吏和罪人一同坐席。經學家對主的門徒所說的話,指明他們自以為義,並不曉得神的恩典。他們認為神只按公義對待人。在十六節這裏,經學家繼續他們在二章六至七節所開始的反對。
    主聽見經學家對祂門徒所說的話,就告訴經學家:『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,有病的人纔用得著;我來本不是召義人,乃是召罪人。』(17。)這句話指明,奴僕救主認為自己是那些因罪患病之人的醫生。主在呼召人跟從祂的事上,是作醫生,不是作審判官。審判官的審判是按著公義,醫生的醫治是按著憐憫和恩典。主來盡職是作醫生,醫治、恢復、點活並拯救人。
    主說,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,含示自義的經學家,不領會他們需要主作醫生。他們認為自己很強健,因此被自義蒙蔽,不曉得自己是有病的。
    主在十七節說,祂來本不是召義人,乃是召罪人。這指明奴僕救主是罪人的救主。事實上,沒有義人,連一個也沒有。(羅三10。)那些以為自己是義的人,乃是自義的。奴僕救主來,不是召這些『義人』,乃是召罪人。
    主在馬可二章十七節似乎是對經學家說,『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,但是有病的人曉得自己用得著。你們這些經學家是強健的,還是軟弱的?是有病的,還是健康的?你們比這些稅吏患了更嚴重的病,然而你們卻不願意承認。因著你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需要,我就不能醫治你們。我來是作醫生,為著醫治你們,但你們不承認你們有病。不僅如此,我來本不是召義人,乃是召罪人。』
             摘自馬可福音生命讀經第八篇



願恩典與一切在不朽壞之中,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同在。
在愛和光中
主內肢體
蕭宏志弟兄 敬上 

倪弟兄是神聖啟示的先見
李弟兄是神聖啟示的傳承
我們是神聖啟示的推廣者


2:42 他們都堅定持續在使徒的教訓和交通裡,持續擘餅和禱告。

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

馬可福音生命讀經第八篇(一)

LIFE-STUDY 1984
生命讀經 讀出生命
可二13~14耶穌又出到海邊去,群眾都就了祂來,祂便教訓他們。祂經過的時候,看見亞勒腓的兒子利未,坐在稅關上,就對他說,跟從我。他就起來,跟從了耶穌。
職事信息摘錄:
    馬可二章十三節說,『耶穌又出到海邊去,群眾都就了祂來,祂便教訓他們。』我們已經看見,奴僕救主是世界的光,(約八12,九5,)來到黑暗之地,加利利,如同大光照亮坐在死亡陰影中的人。(太四1216。)祂的教訓釋放出亮光的話,光照在死亡黑暗裏的人,使他們得著生命的光,(約一4,)並將人從撒但的黑暗裏,帶到神聖的光中。(徒二六18。)
    馬可二章十四節說,『祂經過的時候,看見亞勒腓的兒子利未,坐在稅關上,就對他說,跟從我。他就起來,跟從了耶穌。』稅關是替羅馬人收稅的處所。利未又稱為馬太,是猶太人所定罪、藐視並厭惡的稅吏,(路十八11,太五46,)也許地位很高。(太十3。)大多數的稅吏濫用職權,假借名義,訛詐勒索。(路三1213,十九28。)納稅給羅馬政府,令猶太人非常痛苦。百姓藐視那些從事收稅的人,認為他們絲毫不值得尊重,(路十八910,)因此將他們與罪人同列。(可二16。)雖然馬太是稅吏,但他蒙了奴僕救主的呼召,以後且被選立為十二使徒之一。(三18。)這是何等的憐憫!
    馬太蒙召的記載非常簡略。他是稅吏,被猶太人當作賣國賊,因為他為羅馬帝國主義者效勞。在新約裏這些稅吏與妓女同列。然而,像馬太這樣的人,竟蒙奴僕救主的呼召。主只告訴他:『跟從我。』馬太就起來,跟從了祂。根據這裏的記載,這似乎是主第一次遇見馬太。主在祂的話語或外表上,必定有某種吸引力,叫馬太跟從祂。
    跟從主包括相信主。人若不相信祂,就不會跟從祂。相信主是得救,(徒十六31,)跟從主是進窄門、走狹路。(太七1314。)
    這不是馬可福音記載主呼召人跟從祂的第一件事例。在一章十六節,祂看見西門和安得烈在海裏撒網,就對他們說,『來跟從我,我要使你們成為得人的漁夫。他們就立刻撇下網,跟從了祂。』(1718。)不久以後,主又呼召西庇太的兒子雅各,和雅各的兄弟約翰,他們正在船上補網。(19。)祂呼召他們的時候,他們就把父親和雇工撇在船上,跟從祂去了。(20。)在二章,類似的事發生了。主看見利未(馬太)在稅關上,就對他說來跟從祂。馬太就站起來,跟從了祂。他這行動是對奴僕救主呼召的回應,含示他丟棄污穢的工作和罪惡的生活。
             摘自馬可福音生命讀經第八篇



願恩典與一切在不朽壞之中,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同在。
在愛和光中
主內肢體
蕭宏志弟兄 敬上 

倪弟兄是神聖啟示的先見
李弟兄是神聖啟示的傳承
我們是神聖啟示的推廣者


2:42 他們都堅定持續在使徒的教訓和交通裡,持續擘餅和禱告。

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

馬可福音生命讀經第七篇(四)

LIFE-STUDY 1984
生命讀經 讀出生命
可二5 耶穌見他們的信心,就對癱子說,孩子,你的罪赦了。
職事信息摘錄:
    按照二章一至十二節的事例,我們傳福音時所該學的第一件事,就是幫助別人罪得赦免。主並沒有告訴癱子:『你病了,我替你難過。然而我要你知道,這個疾病是從罪來的。你癱瘓了,所以你必定犯了罪。你自己知道犯了甚麼罪。』主如果這樣對癱子傳道,癱子也許會和祂爭辯說,『我向來是個好人,待人恩慈,但我忽然癱瘓了。』我們應該跟主學,不要為著人的罪和人爭辯,因為這樣只會激怒他們,使他們不聽我們所要說的。我們該照著主耶穌所作的,告訴人,他們的罪得了赦免。這當然不是說,我們要逐字重複主的話:『你的罪赦了。』我的點是說,我們要遵照這裏所看見的原則。
    當我們就近人傳福音的時候,裏面要禱告,但不該讓他們曉得我們在禱告。主可能會引導我們這樣說,『親愛的朋友,惟有主耶穌這位神的兒子,我們的救贖主,纔有權柄、大能與能力,赦免我們的罪。』不要說『你的罪』,應該說『我們的罪』。主能說『你的罪』,因為祂不是罪人。然而,我們必須把自己包括在內,因為我們知道自己也是罪人。這意思是說,我們不要告訴人,他們有罪,反而要告訴他們,惟有主有能力赦免我們的罪。我們可以接下去說,『人生一切的煩惱和問題都是從罪來的,因此我們的罪必須得著赦免。惟有主耶穌有赦罪的權柄。』
    我們如果合式的向人陳明福音,聖靈就要尊重我們所說的。這樣,那些聽我們說話的人就會有深刻的印象,知道惟有主耶穌能赦免我們的罪。結果,關於赦罪的這句話,就要像福音的種子,種到他們裏面。
    幫助人經歷赦罪的另一個方法,是以活的方式,與他們一同讀馬可二章一至十二節。我們可以拿出馬可福音的袖珍本,強而有力的宣讀,好叫人對這事實有深刻的印象:惟有主耶穌纔能赦免人的罪。然後我們可以幫助他們看見,罪得赦免的結果是平安。按照二章一節至三章六節事例的順序,完成傳福音的第一條路,就是幫助人罪得赦免。

             摘自馬可福音生命讀經第七篇



願恩典與一切在不朽壞之中,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同在。
在愛和光中
主內肢體
蕭宏志弟兄 敬上 

倪弟兄是神聖啟示的先見
李弟兄是神聖啟示的傳承
我們是神聖啟示的推廣者

2:42 他們都堅定持續在使徒的教訓和交通裡,持續擘餅和禱告。


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

馬可福音生命讀經第七篇(三)

LIFE-STUDY 1984
生命讀經 讀出生命

可二10~12 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-就對癱子說,我吩咐你,起來,拿你的褥子回家去罷!那人就起來,立刻拿著褥子,當著眾人面前出去了,以致眾人都驚奇,榮耀神說,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。
職事信息摘錄:
    根據九節,主繼續問經學家這個問題:『對癱子說,你的罪赦了,或說,起來,拿你的褥子行走,那一樣更容易?』這裏主沒有說,『那一樣更難?』因為在祂沒有一件事是難的。在祂說『你的罪赦了』,比說『起來,拿你的褥子行走』更容易。
    十至十一節說,『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-就對癱子說,我吩咐你,起來,拿你的褥子回家去罷!』奴僕救主就是神成了肉體,祂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之珍,而緊持不放。祂雖然外面成為人的樣式,取了人的樣子,甚至成為奴僕的形狀,但祂裏面乃是神。(腓二67。)祂是奴僕救主,也是神救主。因此,祂不僅有能力拯救罪人,也有權柄赦免他們的罪。在這事例中,祂是神赦免人的罪,卻聲言自己是人子。這指明祂是真神,又是真人,兼有神性和人性。在祂身上,人同時能看見神聖的屬性和人性的美德。
    這幾節指明,主為著顯示祂有赦罪的權柄,就向癱子說,『我吩咐你,起來,拿你的褥子回家去罷!』這就是叫癱子得著醫治。主的救恩不僅赦免我們的罪,也使我們起來行走。不是先起來行走,然後罪得赦免,那是靠行為;乃是罪先得赦免,然後起來行走,這是靠恩典。
    十二節是這件事的結語:『那人就起來,立刻拿著褥子,當著眾人面前出去了,以致眾人都驚奇,榮耀神說,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。』這乃是應驗奴僕救主的話,『起來,拿你的褥子。』說『你的罪赦了』,比說『起來,拿你的褥子行走』更容易。後者既然應驗了,前者是更容易的,當然也就應驗了。這是有力的證據,證明奴僕救主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。
    我們在這件事上看見奴僕救主的人性與神性。當主稱呼癱子是孩子時,主是非常有人性的。主以非常親切,滿帶人性的慈愛稱呼他。但是當主告訴癱子起來,拿他的褥子回家時,祂彰顯了祂的神性。因此,主的神性是彰顯在祂的人性裏。祂的人性滿了美德,祂的神性則滿了權柄。我們在這裏所看見主的榮耀,是祂權柄的彰顯。主告訴有病的人起來,拿起他的褥子回家,並不是教訓的話,乃是權柄的話。這話由一個事實得著印證,就是癱子當時就得著能力、力量起來,拿著褥子行走。所有聚集在那裏的人,都看見主的權柄、榮耀與尊貴。因此,我們在這個事例裏看見,主的人性展現在人性的美德與完全裏;祂的神性顯明在神性的榮耀與尊榮裏。
    當癱子拿起褥子行走時,經學家與法利賽人這些反對者的口就被封住了。他們因著主神性中的權柄和祂人性中的恩慈而緘默無言。我們在這裏看見一個奴僕,然而在祂身上神得著彰顯。因著許多人看見主的神性顯在祂的人性裏,他們就跟從了祂。
             摘自馬可福音生命讀經第七篇



願恩典與一切在不朽壞之中,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同在。
在愛和光中
主內肢體
蕭宏志弟兄 敬上 

倪弟兄是神聖啟示的先見
李弟兄是神聖啟示的傳承
我們是神聖啟示的推廣者


2:42 他們都堅定持續在使徒的教訓和交通裡,持續擘餅和禱告。

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

馬可福音生命讀經第七篇(二)

LIFE-STUDY 1984
生命讀經 讀出生命

可二4~5  因為人多,不能帶到祂跟前,就把耶穌所在的地方,拆了屋頂,既拆通了,就把癱子所躺臥的褥子縋下去。耶穌見他們的信心,就對癱子說,孩子,你的罪赦了。
職事信息摘錄:
赦免病者罪
    主在迦百農的一幢房子,向聚集的人說話時,有人帶著一個癱子來就祂。(二13。)這癱子象徵因罪而癱瘓的罪人,無法在神面前行走、活動。
    二章四節說,『因為人多,不能帶到祂跟前,就把耶穌所在的地方,拆了屋頂,既拆通了,就把癱子所躺臥的褥子縋下去。』尋求者熱切尋求奴僕救主的醫治,迫使他們突破正當的障礙;那是個粗野的行動。然後他們通過屋頂,把褥子縋下去。那褥子指癱子所躺的小床墊或墊子。
    五節說,『耶穌見他們的信心,就對癱子說,孩子,你的罪赦了。信是從聽見基督的話來的,(羅十17,)這指明尋求者曾聽到奴僕救主。主看見他們的信心,就叫癱子『孩子』。奴僕救主這愛的話含示恩慈,在此彰顯出祂人性的美德。
    主對癱子說,『你的罪赦了。』罪(複數)是疾病的原因。奴僕救主這裏的話,摸著病因,而收療效;一旦罪得赦免,疾病就得醫治。
    在實行福音服事的這段裏,第一個事例是赦免患病者的罪,這是很重要,也很有意義的。這指明完成福音所要作的第一件事,就是幫助人,使他們的罪得赦免。
    我們墮落之人的基本難處是我們的罪。神創造的人,原初是純潔、清潔、無罪的。然而按照創世記三章,神的仇敵,那惡者魔鬼,進來毒化神所造的人。人被蛇『咬』了,罪就注射到人裏面。
    人類一切的問題都是罪的結果。因著罪,墮落之人的光景是無望的。因著罪,每一個人都敗壞了。你不相信人類(包括你)都敗壞了麼?你不信你的鄰居、城市與國家都被罪敗壞了麼?全世界都被罪敗壞了。因此,我們實行福音服事時所要作的第一件事,就是給人看見,他們的罪怎樣可得赦免。因著人類一切的問題都是罪的結果,所以若要將人恢復到神面前,罪就必須先受對付。
    主在二章五節說,『孩子,你的罪赦了。』這句話也許叫癱子和四個把他帶到主面前的人大為驚奇。毫無疑問,他們從來沒有想到疾病的原因是在於罪。然而主告訴癱子,他的罪赦了,這使他們大為驚訝。
    按照六至七節,經學家聽了這話,心裏議論:『但有幾個經學家坐在那裏,心裏議論說,這個人為甚麼這樣說?祂說僭妄的話了。除了神一位以外,誰能赦罪?』經學家和法利賽人,這些老舊、死沉之宗教的宗教徒,被神的仇敵撒但所鼓動、利用,在神奴僕全部的盡職期間,反對、抵擋、阻撓祂福音的服事。(二1624,三22,七5,八11,九14,十2,十一27,十二1328。)
    經學家自以為認識聖經,認為只有神有權柄赦免罪;在他們眼中,耶穌不過是個人,所以聽見祂說,你的罪赦了,就認為祂褻瀆神。這指明他們不認識主就是神。他們說這樣的話,就棄絕了祂。這是猶太宗教首領第一次的棄絕。
    經學家不曉得主知道他們心裏的議論。馬可二章八節說,『耶穌靈裏即刻知道他們心裏這樣議論,就對他們說,你們心裏為甚麼議論這些事?』繙作『知道』的希臘字,原文意『完全知道』。奴僕救主知道尋求者的信、病人的罪、(5、)以及經學家心裏的議論,這指明祂是無所不知的。這樣的無所不知,顯出祂神聖的屬性,揭示祂的神性:祂就是那位無所不知的神。
    經學家必定因主的話大為驚奇。他們也許自言自語說,『我們並沒有說甚麼,祂怎麼曉得我們心裏所議論的?』主曉得他們的議論,因為祂不僅是一個拿撒勒人,祂也是無所不知的神。
    馬可福音裏有一個顯著的點,就是這卷福音書陳明主是那有了人的樣式,並取了奴僕形狀的一位。經學家不曉得,這位奴僕的人性裏有神性。主這樣行事為人,是要指明在祂的人性裏有神性。主是拿撒勒人,取了奴僕的形狀;然而祂是無所不知的。因著祂是無所不知的,祂曉得經學家心裏議論些甚麼。祂不與他們爭辯,祂只講事實。
             摘自馬可福音生命讀經第七篇



願恩典與一切在不朽壞之中,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同在。
在愛和光中
主內肢體
蕭宏志弟兄 敬上 

倪弟兄是神聖啟示的先見
李弟兄是神聖啟示的傳承
我們是神聖啟示的推廣者


2:42 他們都堅定持續在使徒的教訓和交通裡,持續擘餅和禱告。